癌症饮食指南:治疗期间到底该怎么“忌口”和“进补”?
- drteoyinkeong
- 4月13日
- 讀畢需時 7 分鐘
已更新:4月16日
Dr. Teo Yin Keong 告诉你:吃对比吃贵更重要
For English version, click HERE

“医生,化疗期间是不是不能吃鸡蛋?海鲜呢?辣的可以吗?”
这是我作为肿瘤科医生,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【癌症病人可以吃什么? 癌症病人不能吃什么?】
我完全理解家属和病人的焦虑与担心,毕竟大家都希望病人吃得对、吃得好,帮助身体恢复、增强体力,对抗癌症。很多人担心“吃错了东西”,或不小心“触犯饮食禁忌”,其实这一切,都是出于爱与关心。
但我要告诉大家一个重要的观念:
在癌症治疗期间,更重要的问题并不是“吃错了”,而是“吃得太少”,甚至“根本吃不下”。
我们一起探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:
一、化疗期间为什么吃不下?你不知道的身体真实变化
癌症治疗如化疗、放疗,除了打击癌细胞,也会对身体正常细胞造成影响,尤其是:
消化道黏膜细胞
→ 易引发口腔溃疡、肠胃不适
味蕾感受器
→ 食物尝起来怪怪的或完全无味
嗅觉神经
→ 对气味异常敏感,甚至闻到就恶心
骨髓造血细胞
→ 容易疲劳、免疫力下降
这些副作用导致的直接结果是:食欲下降、吃什么都不香,甚至一闻到味道就反胃。
很多病人告诉我:“医生,不是我不想吃,是吃了就觉得腥、苦、想吐。” 你可能很难想象,有些病人连白开水喝起来都觉得是苦的!
其实这不是心理作用,是身体在接受药物冲击后真实的生理反应。因为水本身偏碱性,而化疗让味觉过于敏锐,病人能尝出“水的苦味”。更别说鸡蛋、鱼、肉这类容易变质的食物——只要有一点点不新鲜,病人立刻察觉到!即使加了姜蒜调味,也掩盖不了那种“异味”。
即使食物下肚了,因为肠胃吸收能力下降,身体真正吸收到的营养其实也远远少于一般人。这是非常常见、但也容易被忽略的问题。
二、本来就吃得少,如果再“什么都忌口”,就是走向营养不良
设想一下:
病人已经每天只能吃三口饭、两口菜
然后我们又不断提醒他说:“这个不能吃,那个不能碰……”
结果是什么?本来还能勉强吃几口,现在一听“什么都不能吃”,干脆什么都不吃了。结果,营养摄取更低,体重快速下滑,虚弱到连一个疗程都撑不完,这种情况在病房里,我看得太多了。
癌症治疗期间若营养不良,不只影响免疫力和身体修复,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治疗中断、感染风险上升,最终影响疗效与存活率。“过度忌口”看似保护,实则是慢慢把病人推向更危险的方向。
三、不乱忌口,也别乱“进补”!癌症期间饮食的另一个常见误区
接下来要提醒大家另一个常见的误区:既然“忌口不是重点”,那该不该“进补”呢?
上网找“抗癌食疗”、套用亲戚介绍的偏方、或跟随某个“成功抗癌者”的饮食做法……
这些行为和“乱忌口”一样,虽然是出于爱,但方法若错了,就是“好心做坏事”。
举个例子:
我曾有一位年长病人,来自小乡村。他那一代、那个环境的华人,平时根本不喝牛奶,因此他的肠胃对乳制品完全不适应,有乳糖不耐症。
治疗期间,因为身体虚弱,家属天天泡牛奶给他喝,希望“补一补”。结果他连续腹泻、电解质失衡,整整一周虚脱——营养没补到,反而让身体更糟糕。家属后来又听信网络分享说,“白米饭糖分高,对癌症不好,换吃糙米饭吧” 结果这位病人吃不惯糙米饭,没有胃口,索性不吃。营养不良导致器官衰竭。
很多所谓“抗癌食疗法”是根据欧美或其他国家文化的饮食习惯,不一定适合我们马来西亚人,尤其是中老年人的体质。再营养的食物,吃不下、吸收不了、引发副作用,那就不是“补”,而是负担。
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许多补品、保健品,或未经验证的“抗癌神食”上。要记得,网络上的“一刀切”饮食建议没有考虑到每位病人的体质、病情与消化状况,不能作为标准参考。如果照单全收、强逼病人照做,只会让他们吃得更痛苦、情绪更抗拒,甚至因此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。
‼️ 也想特别提醒:现在网络上流传的“抗癌饮食”、“营养干预”、“天然疗法”等内容五花八门,看起来好像很科学,但其实很多建议并没有明确的医学根据,听起来很动人,却不一定安全,更没有任何法律保障。要知道——网络上的营养建议,讲得再好听,也不负法律责任;一旦出了问题,只能自己承担。
四、实用建议:怎么吃,才是治疗期间最好的饮食?
✅ 1. 观察:从清淡、简单的食物开始
先吃容易消化、少调味、不刺激的食物(例如:粥、蒸蛋、煮软蔬菜、豆腐)
不需强求“营养最丰富”,先以“不会不舒服”为主
观察身体反应,没问题再逐渐增加其他食材。
✅ 2. 记录:每日记录三餐饮食反应
可以用手机拍照记录每餐吃过什么食物。
记录身体反应:腹泻、呕吐、反胃、胃胀、嗝气等等的不良反应
观察是哪一道菜、哪种食物搭配可能造成不适: 有些病人对食物搭配敏感,例如:冰饮 + 油炸 → 刺激肠胃导致病人拉肚子
这样更容易分析:哪一餐、哪种组合可能让你不舒服,从而帮助找出“身体能接受什么、排斥什么”。
✅ 3. 调整:找到身体“能接受”的饮食组合
不盲目复制别人的食谱, 这比“盲目忌口或进补”有效多了
同样是鸡蛋,有人能吃炒的,有人只能吃水煮
找到适合自己的,就是最好的饮食方式
五、癌症饮食指南:只要记住这3点
很多人误以为癌症病人不能吃某种食物。但事实上,并没有实证医学证据支持这些说法。真正的“忌口”,不是菜单上的某几样。只要符合这三大原则,绝大多数食物都可以吃:
✅ 1. 食物必须干净熟透
· 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,以及卫生条件不佳的食物来源(如未经充分煮熟的海鲜、蛋类、生菜、街边串串等)
· 水果必须彻底清洗,最好去皮食用,以减少农药残留或细菌污染的风险
· 蔬菜也要彻底洗净,尤其是叶菜类,以防沙土、虫卵或农药残留,影响肠胃健康或引发感染
✅ 2. 饮食必须营养均衡
化疗期间身体修复能力下降,需要均衡的摄取营养,哪怕是分次小量进食
大量优质蛋白质(有助细胞修复与组织重建):如鸡肉、鸡蛋、鱼、豆腐等等
适量碳水化合物(提供基础能量,维持体力):如粥、米饭、面线、番薯、燕麦
搭配健康脂肪(帮助脂溶性维生素A、D、E、K吸收,提供额外热量):如橄榄油、牛油果、坚果
摄取足够维生素、矿物质与膳食纤维(维持身体运作、帮助肠胃健康):如深绿色蔬菜(如菠菜、芥兰)、红黄蔬果(如番茄、红萝卜)、水果(如苹果、香蕉、木瓜)、全谷类
✅ 3. 配合病人的特殊体质与健康限制做出调整
每位病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同,必须考虑病人本身的慢性病、饮食文化、宗教信仰和体质差异,才能确保真正吃得对、吃得好。
比如:
健康状况 | 饮食建议 |
食物过敏(如乳糖、海鲜、坚果等) | 避免过敏原相关食品(如牛奶、奶粉、虾蟹类、花生等) |
高血压 | 避免高钠食物(加工肉、腌制品、罐头、酱油、调味粉等) |
高血糖(糖尿病) | 避免含糖饮料、甜品、糖水、精制碳水(白面包、白米) |
高血脂 | 避免高胆固醇与高饱和脂肪食物(炸物、动物内脏) |
消化代谢问题 / 化疗导致肠胃敏感 | 避免油腻、重口味、粗纤维蔬菜、刺激性食物 |
手术后肠胃调整期 | 低渣、软质饮食更适合 |
素食者 | 补充豆类、豆腐、坚果等植物性蛋白,额外注意补充维生素B12与铁质 |
除了医学上的身体状况,其实我们也要尊重和理解病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,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病人“能不能吃”, “愿不愿意吃”某些食物。
举几个常见的例子:
宗教信仰饮食禁忌
有些南洋华人或印度裔同胞,因为宗教或家庭传统的关系,不吃牛肉。
穆斯林病人必须遵守清真(Halal)饮食,不能食用猪肉及其相关制品,肉类也必须是符合宗教仪式屠宰的。
某些基督教教派也可能不吃猪肉或某些特定食品。
素食者的特别需求
有些病人选择素食是出于宗教信仰(如佛教、印度教)、健康考量,或对环境保护理念的坚持。
不同类型的素食也需要特别注意营养均衡。例如:
蛋奶素:可摄取蛋和乳制品,较容易补足蛋白质与钙质;
全素(Vegan):不摄取任何动物性产品,需特别注意维生素B12、铁、蛋白质、Omega-3脂肪酸等营养素;
印度素 / 东方素食:有些素食者不吃葱蒜,也可能因地域与文化不同,饮食组合有差异。
文化与代际差异
某些年长病人不习惯西式食物、乳制品或燕麦等“养生食品”,反而更适应粥、汤面、蒸蛋、番薯等熟悉的传统饮食。
所以不必勉强病人吃“营养看起来很高”的食物,如果吃不习惯、不愿意吃,反而是一种心理负担。
总结:用“身体的反应”当作饮食指南针
在寻找适合的饮食时,不必迷信所谓“癌症忌口清单”,真正有效的方式,是透过倾听身体的反馈,来找出属于自己专属的癌症饮食指南。
在癌症治疗期间,饮食没有标准答案,只有适合你的答案。
作为医生,我最想你明白的就是:别人能不能吃,不重要;你的身体能不能接受,才最重要。
饮食,不只是营养的摄取,它也是你和身体之间最温柔的对话。不是照表操课,也不是靠他人的经验,而是:吃得下,就是最好的营养吃得舒服,就是最好的疗效支持。
跟自己的身体来个对话,做个评估:
你愿不愿意吃?(不是被逼着吃)
吃完有没有不舒服?(腹泻?打嗝?反胃?)
一周内体重有没有继续下降?
如果以上回答都偏向“OK”,那说明你已经在正确的饮食轨道上。
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组合,就是最好的照护方式。医学上,这就叫做——个体化饮食管理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