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5句问候,真的不用对癌症患者说;但有些陪伴,却能温暖他们的心
- 2月21日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已更新:4月8日
柔佛新山,马来西亚
当我们身边的亲人或朋友被诊断出癌症,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:我能为你做些什么?
于是我们急切地想表达关心,说出一些安慰的话,希望能帮他们振作,希望他们知道他们不是一个人。我们说:“你还好吗?”“不要怕,还不是末期。” 我们也会说:“我懂你的感受。” 这些话,真的出于好意。
但作为一名长期陪伴癌症病人的肿瘤科医生,我想提醒大家:有些话,虽然带着关心,但听在病人耳里,却可能带来压力、焦虑,甚至沉重的情绪。
💬 “你还好吗?”
这是最常见的问候,但却是癌症病人最难回答的一句话。这句话看起来或许无伤大雅,但你有没有想过,对方到底该怎么回答?“我很好”?还是“我很难受”?是要详细解释自己的病情?还是只是勉强笑一笑,让你放心?
要知道,不管是在刚确诊、治疗过程中,还是康复之后,这句话都会不断地提醒他们:“你是个癌症患者。” 他们很努力地想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中,重新融入社会、回归工作、回到家庭的角色,但这样的问候,却像一根针,不断戳中他们最不想被提醒的“癌患身份”。
而且每当听到这个问题,他们可能也会不断回想起确诊那一刻的恐惧、治疗过程中的不适、副作用的折磨、身体的痛、情绪的低谷……这些都是他们拼命想忘记、想走出来的经历。
所以有时候,他们宁愿别人把他们当“正常人”看待,而不是一个“需要特别照顾的病人”。
其实,他们只是想回到那个没有标签的自己。不需要时时被提醒自己在“生病”,他们只想做个普通人。
💬 “你的癌症严重吗?” / “还好啦,不是末期。”
很多人习惯用 “Cancer Stage第几期” 来判断癌症的严重程度,觉得只要不是晚期就“没那么糟”。于是,在试图安慰时,我们常说:“你只是早期啦,应该可以治的,不用太担心。”
但我要说的是,癌症本身,就是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。只要是癌症,没有一个病人会觉得“没什么大不了”。听到“你得了癌症”这句话的那一刻,对任何人来说,生活都会瞬间翻转。
或许在医学上,医生会根据癌症的分期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;但对病人来说,“严重”不是写在病历上的分期,而是切切实实发生在生活里的冲击。
哪怕只是第一期癌症,病人可能也要面对以下种种压力:
中断工作,影响收入
身体副作用,影响生活质量
情绪起伏,失眠焦虑
家庭成员担心,亲子关系变化
医疗费用增加,财务吃紧
对病人来说,这些都是真实而沉重的体验,远比“第几期”更有分量。所以,请不要轻描淡写地说:“你的癌症不是很严重啦,现在这个阶段很好治。” 因为对正在经历这一切的人来说——这真的很严重。
如果你真心想支持他们,不如这样说:“我知道你正在经历很多,如果你需要我陪你,我在。”
💬 “我有什么可以帮你的?”
这句话听起来体贴又温暖,但对癌症病人来说,往往却带来一丝无形的压力。
你希望帮忙,这是出于好意,我们都能理解。但当你说:“有什么我可以帮你的?”其实等于是把决定权交给了病人——他不仅要思考你能帮什么,还要判断你愿意帮到什么程度,再决定要不要开口求助。
对许多病人来说,这是一道不好答的题。他们往往会犹豫、顾虑、担心麻烦你,最后只能微笑着说:“没关系啦,我可以的。”
如果你真的想帮助病人减轻负担,不如自己先想一想,有哪些具体的事情是你可以做的,并主动提出:
“我这个周末可以帮你载孩子去补习,要吗?”
“你下次看诊我陪你一起去。”
“我顺路,可以帮你买菜、送餐。”
“你最近有没有什么想吃的?我煮点带过去。”
越具体、越贴近生活的提议,反而更容易让病人接受,也让他们觉得这份关心是真心的。
当然,有时候你也未必有能力或时间帮上什么。这时候,最实际、最珍贵的帮助,其实就是有素质的陪伴。
不需要长篇大论的鼓励、不需要无止尽的建议,就只是坐在他们身边,陪他们聊聊日常、做点小活动。一点点具体的行动,就足以让病人觉得:你真的在乎,而且你愿意陪着他走下去。
💬 “你是不是有抽烟喝酒的习惯?”
当一个人被确诊患上癌症,内心往往早已在经历一场剧烈的自我质问和情绪风暴。“为什么是我?”,“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?”,“我是不是哪里不够健康?”,“我是不是没有好好照顾自己?”
这个时候,如果你随口问出:“你是不是以前有抽烟、喝酒?” 你可能无意中就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了。这样的提问,听在病人耳里,可能是一种责备、一种暗示——“你是因为不良生活习惯才得癌的。”
你知道吗?,癌症并不一定是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。
很多时候,它是复杂的遗传因素、环境暴露、免疫系统失调、体内突变等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。并不是“做错了什么”就会得癌症,也不是“都做对了”就不会得癌症。举个例子,我在临床中见过很多患有肺癌的女性患者,她们多数都没有抽过一口烟,生活作息规律,饮食清淡,依然得病。
所以,如果你真的关心病人,请不要在他最脆弱的时候,试图去找“原因”或“责任”。
他们需要的不是分析,而是理解。他们不需要“归因”,而是需要“陪伴”。
真正有智慧的支持,是温柔地接住对方的情绪,告诉他:“不管发生什么,我都在你身边。
💬 “我明白你的感受。”
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充满温情和理解,但事实上,我们往往无法真正体会到癌症患者所承受的痛苦。除非你自己也曾是癌症病人,亲身经历过那些手术、治疗、副作用、等待报告的焦虑、夜深人静时的恐惧——否则你永远无法真正体会一个癌症患者内心所承受的痛。
每个癌症患者的痛苦都是独一无二的,它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折磨,还有精神、情绪以及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。
我们可以尽力同理、关心和支持,但请不要轻易地说“我懂”。这种话可能会让患者感觉自己的痛苦被简化或误解,仿佛有人可以轻描淡写地把这一切都归结为一句话。
真正的理解需要时间、陪伴和无言的支持。所以,与其轻率地说“我明白你的感受”,不如说:“我虽然无法完全体会你的痛苦,但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,支持你走过这段艰难的路。”
这样的话语,既承认了你无法完全理解,又传递了真诚的陪伴与关怀,这才是癌症患者最需要的温暖。有时候,我们不需要说得很“对”,只要真心、诚恳地陪伴和倾听,就是最好的安慰。
所以,癌症患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?
不是道理。不是建议。更不是“你该怎么活”。
而是一个可以安心相处的人。有人陪着他聊聊天,说说笑话,哪怕是安静地坐一会儿,也很好。让他知道:这段路,不是他一个人走的。别人的建议,他已经听太多。你给的理解和陪伴,才是最珍贵的支持。
有些话,真的可以少说;但有些事,真的可以多做。
你在,他安心。你愿意陪他,他就不再孤单。
Cancer Awareness & Education Brought To You
By 👨⚕️Dr Teo Yin Keong | TEOncology
Clinical Oncologist, Johor, Malaysia
马来西亚新山肿瘤专科医生张引强
Comments